第七节 拗相公 上 01
世间所谓的“伟大”,其本质不过是“执着”,但“执着”的另一面,却是“顽固”。
——某个自诩为“智者”的人
从熙宁四年的冬天开始,开封城的天气就一直是阴沉沉的,沉闷的天气,和大宋权力中心的气氛一样,让人感到压抑与难受,使许多人都喘不过气来。
冯京捧着一大堆*如往常一样走进中书省那简单的厅堂里,王安石请辞,王珪请了病假,现在掌印的宰相就只有他一个人了。冯京吩咐了各部曹的官员把*按轻重缓急分类整理好交过来,自己便坐在案前埋头开始办公。少了王安石的中书省,气氛也显得格外沉闷。
冯京顺手翻了一下*,瞄了外面的天气一眼,自顾自的说道:“看这天气,说不定有大雪要下。要知会一下开封府,寒冬大雪的天气,可不要冻死人才好。”
有人听到冯京说话,便应道:“冯相,这事曾大人早就吩咐下去办了,开封府推官断不敢怠慢的,您尽管放心。”
冯京心里不由闪过一丝不悦,曾布这个“检正中书五房公事”,出了名的眼里只有王安石,这件事虽然是好事,但是连自己这个当值的宰相都不知会一声,就径自施行,也让人心里真不舒服。
但他毕竟是久经宦海之人,心里虽然不快,脸上却不动声色的笑道:“他倒想得周到。”又问道:“各地青苗法与京东西、两浙、河北东三路试行青苗法今年的报告交上来了吗?”
“前天就交上来了,曾大人和几位大人合计,这件事要等丞相回来了再处置方为妥当,压在那里呢。”
冯京听见这话,心里更加不快。但又不好发作,倘是发作,倒是好像自己盼着王安石永远不能回这中书省一样了。他暗自苦笑一下,打量一下中书省的官员,十之*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青年俊杰,这些人办起事颇有干劲,辩论起来也头头是道,自己在中书省的作用,原来也不过是签字画押而已。便是王安石请辞,但是他那巨大的阴影,依然笼罩着中书省,中书省的大小官员们,小事自己下令施行,大事留待王安石回来,冯京有点不明白自己呆在这里有什么意义了。
把目光漫无目的投向窗外,冯京突然感觉到王安石像极了院子里的那棵巨大的古槐树,无时无刻不用自己的枝叶罩着中书省的院子。一股心烦意乱的感觉冒了上来,冯京突然有种无力感,觉悟到自己是没有办法取代王安石的。他挥了挥手,无力的说了一声:“知道了。”便开始继续办公。
王雱一边取下披风,一边走向房子里。房子里的几个人见他进来,都起身相迎。王雱忽然感到胸中气血翻滚,咳了几声,方勉强笑道:“我来晚了。”
“公子,你已经说服丞相了吗?”有人急切的问道。
王雱一听声音便知道是谢景温,因摇了摇了头,叹道:“我父亲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,你派人送信给吕惠卿了吗?”
谢景温点了点头:“送了。不过元泽,这合适吗?你不是说吕惠卿狼子野心,不可不防吗?”
王雱苦笑道:“事急且相权,眼下这时节,只有吕惠卿能说服我父亲。如果办这件案子的是吕惠卿而不是邓绾的话,石越演不出这出双簧。”
有人恨声说道:“邓绾行事也是太孟浪了,如今搞得我们这么被动。”
王雱冷笑道:“事后怨人,于事何益?石越这一招,我们谁又能料到?只不过本来以为邓绾是个玲珑之人,做事会有分寸,才让他去办这件事,他是想当御史中丞想疯了,居然这样小看石越。”
有人笑道:“现在说这些也晚了。曾布当时首尾两端,也是石越能得逞的原因。曾布虽然捍卫新法,但是和石越私交不错,我们也是失算了。”
王雱循声望去,说话的却是新上任的监察御史蔡确,也是御史中丞的有力候选人之一,对了邓绾的落马,他心里只怕是在暗暗高兴。王雱心里冷笑,口里却说道:“邓绾罢知永州,并没什么要紧的,他始终是礼部试第一名的进士,迟早有一天能回到开封府。这里都是自己人,大家开诚布公,当务之急有两件事,第一是说服我父亲不要辞相,否则新法前功尽弃;二是白水潭案的主审官,一定要是我们的人,否则他们气焰一旦嚣张,以后就很难压服下去了。”
谢景温点了点头:“元泽所言甚是。”
王雱又说道:“冯京向皇上推荐的人选是周敦颐,如果真要是他来做主审官,那白水潭案肯定全部是无罪释放。”
“吕惠卿丁忧,曾布虽然精通律法,但是他已经指望不上,我们现在能推出的人选又是谁呢?”谢景温问道。
王雱不动声色的说道:“开封府出缺,我以为皇上之意,白水潭之案的主审官,就肯定是新任的权知开封府,这个案子审得好,权字去掉就是迟早的事情……”
他这话一说,许多人的目光立即热切起来,但是很快又全部黯淡下去。想想自己的资历和要面对的案子的棘手,这些人都还算有自知之明的。
王雱有点失望的望了这些人一眼,说道:“同判国子监李定、常秩都是可以推荐的人选。我会找机会向皇上推荐,但是各位也要配合我,最好是搜集一下白水潭不法乱制之事,各位御史谏官,正好顺便做功课。”有宋一代,御史谏官每个月必须有弹劾的表章交上去,所以王雱称之为“做功课”。
众人哄然大笑,有人便打趣道:“这件事蔡兄正好一展身手。”
蔡确微微一笑,并不答话。
王雱不知道为什么,没来由的感到一阵恶心。
丞相府,王安石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。比起宋代官员生活的奢华来说,王安石这个背负着“敛财”之名的宰相,生活却过得十分俭朴。宋代官员俸禄颇丰,一般一家人平均每人可以请三个以上的奴仆服侍起居。但是王安石一家十多口人,请的仆人不过七八人。
自从王安石为相之后,这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间就越来越少,虽然这次是王安石在仕途上遭遇挫折,但是对于王夫人来说,国家大事不是她能关心的,自己的丈夫儿女能一起团聚在一起,才是最重要的。因此每一顿饭她都竭力营造一个快乐的气氛出来。
王倩儿一边吃着饭一边偷眼看自己的爹爹,朝局之事,她并不陌生,但是做为女孩子,却是不可以随便说这些的。王安石似乎显得有点衰老,但不想让人担心他,依然强打着精神,装出一副笑脸来。桌上摆了七八个简单的菜,王夫人知道自己丈夫的习惯,把最好吃的菜摆在王安石面前。因为王安石吃菜从来没有什么挑剔,他只吃桌子上离自己最近的一碗菜。
为这个还有个笑话,有一次有人对王夫人说:“丞相很喜欢獐肉吗?”王夫人很奇怪的问道:“怎么可能?我都不知道。”那人说道:“因为我有一次看丞相吃饭,桌上别的菜他都没有动,只有獐肉被他吃光了。”王夫人笑道:“一定是饭桌上獐肉离相公最近,所以他就只吃这个了。”那个人便上了心,第二次,便故意把另一盘菜放到王安石面前,果然,王安石吃菜时就只吃那一盘菜。
王安石这个生活习惯,全家老小没有不知道的。因此家里吃饭的时候,往往把最好吃的菜摆在他面前,他也是牛嚼牡丹,浑然不知道分辨味道好坏。
王倩儿看到父亲又是只吃面前的一碗菜,显得心不在焉的样子,便一边撒娇一边给王安石碗里夹菜:“爹爹,尝尝这个……还有这个……”
王安石看着自己这个宝贝女儿,温言笑道:“好,好。”
王雱回到家里,进了饭厅,正好看到这一幕,便笑道:“还是妹子有办法。”又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...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rcww.com。读书族手机版:https://m.drcww.com
——某个自诩为“智者”的人
从熙宁四年的冬天开始,开封城的天气就一直是阴沉沉的,沉闷的天气,和大宋权力中心的气氛一样,让人感到压抑与难受,使许多人都喘不过气来。
冯京捧着一大堆*如往常一样走进中书省那简单的厅堂里,王安石请辞,王珪请了病假,现在掌印的宰相就只有他一个人了。冯京吩咐了各部曹的官员把*按轻重缓急分类整理好交过来,自己便坐在案前埋头开始办公。少了王安石的中书省,气氛也显得格外沉闷。
冯京顺手翻了一下*,瞄了外面的天气一眼,自顾自的说道:“看这天气,说不定有大雪要下。要知会一下开封府,寒冬大雪的天气,可不要冻死人才好。”
有人听到冯京说话,便应道:“冯相,这事曾大人早就吩咐下去办了,开封府推官断不敢怠慢的,您尽管放心。”
冯京心里不由闪过一丝不悦,曾布这个“检正中书五房公事”,出了名的眼里只有王安石,这件事虽然是好事,但是连自己这个当值的宰相都不知会一声,就径自施行,也让人心里真不舒服。
但他毕竟是久经宦海之人,心里虽然不快,脸上却不动声色的笑道:“他倒想得周到。”又问道:“各地青苗法与京东西、两浙、河北东三路试行青苗法今年的报告交上来了吗?”
“前天就交上来了,曾大人和几位大人合计,这件事要等丞相回来了再处置方为妥当,压在那里呢。”
冯京听见这话,心里更加不快。但又不好发作,倘是发作,倒是好像自己盼着王安石永远不能回这中书省一样了。他暗自苦笑一下,打量一下中书省的官员,十之*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青年俊杰,这些人办起事颇有干劲,辩论起来也头头是道,自己在中书省的作用,原来也不过是签字画押而已。便是王安石请辞,但是他那巨大的阴影,依然笼罩着中书省,中书省的大小官员们,小事自己下令施行,大事留待王安石回来,冯京有点不明白自己呆在这里有什么意义了。
把目光漫无目的投向窗外,冯京突然感觉到王安石像极了院子里的那棵巨大的古槐树,无时无刻不用自己的枝叶罩着中书省的院子。一股心烦意乱的感觉冒了上来,冯京突然有种无力感,觉悟到自己是没有办法取代王安石的。他挥了挥手,无力的说了一声:“知道了。”便开始继续办公。
王雱一边取下披风,一边走向房子里。房子里的几个人见他进来,都起身相迎。王雱忽然感到胸中气血翻滚,咳了几声,方勉强笑道:“我来晚了。”
“公子,你已经说服丞相了吗?”有人急切的问道。
王雱一听声音便知道是谢景温,因摇了摇了头,叹道:“我父亲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,你派人送信给吕惠卿了吗?”
谢景温点了点头:“送了。不过元泽,这合适吗?你不是说吕惠卿狼子野心,不可不防吗?”
王雱苦笑道:“事急且相权,眼下这时节,只有吕惠卿能说服我父亲。如果办这件案子的是吕惠卿而不是邓绾的话,石越演不出这出双簧。”
有人恨声说道:“邓绾行事也是太孟浪了,如今搞得我们这么被动。”
王雱冷笑道:“事后怨人,于事何益?石越这一招,我们谁又能料到?只不过本来以为邓绾是个玲珑之人,做事会有分寸,才让他去办这件事,他是想当御史中丞想疯了,居然这样小看石越。”
有人笑道:“现在说这些也晚了。曾布当时首尾两端,也是石越能得逞的原因。曾布虽然捍卫新法,但是和石越私交不错,我们也是失算了。”
王雱循声望去,说话的却是新上任的监察御史蔡确,也是御史中丞的有力候选人之一,对了邓绾的落马,他心里只怕是在暗暗高兴。王雱心里冷笑,口里却说道:“邓绾罢知永州,并没什么要紧的,他始终是礼部试第一名的进士,迟早有一天能回到开封府。这里都是自己人,大家开诚布公,当务之急有两件事,第一是说服我父亲不要辞相,否则新法前功尽弃;二是白水潭案的主审官,一定要是我们的人,否则他们气焰一旦嚣张,以后就很难压服下去了。”
谢景温点了点头:“元泽所言甚是。”
王雱又说道:“冯京向皇上推荐的人选是周敦颐,如果真要是他来做主审官,那白水潭案肯定全部是无罪释放。”
“吕惠卿丁忧,曾布虽然精通律法,但是他已经指望不上,我们现在能推出的人选又是谁呢?”谢景温问道。
王雱不动声色的说道:“开封府出缺,我以为皇上之意,白水潭之案的主审官,就肯定是新任的权知开封府,这个案子审得好,权字去掉就是迟早的事情……”
他这话一说,许多人的目光立即热切起来,但是很快又全部黯淡下去。想想自己的资历和要面对的案子的棘手,这些人都还算有自知之明的。
王雱有点失望的望了这些人一眼,说道:“同判国子监李定、常秩都是可以推荐的人选。我会找机会向皇上推荐,但是各位也要配合我,最好是搜集一下白水潭不法乱制之事,各位御史谏官,正好顺便做功课。”有宋一代,御史谏官每个月必须有弹劾的表章交上去,所以王雱称之为“做功课”。
众人哄然大笑,有人便打趣道:“这件事蔡兄正好一展身手。”
蔡确微微一笑,并不答话。
王雱不知道为什么,没来由的感到一阵恶心。
丞相府,王安石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。比起宋代官员生活的奢华来说,王安石这个背负着“敛财”之名的宰相,生活却过得十分俭朴。宋代官员俸禄颇丰,一般一家人平均每人可以请三个以上的奴仆服侍起居。但是王安石一家十多口人,请的仆人不过七八人。
自从王安石为相之后,这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间就越来越少,虽然这次是王安石在仕途上遭遇挫折,但是对于王夫人来说,国家大事不是她能关心的,自己的丈夫儿女能一起团聚在一起,才是最重要的。因此每一顿饭她都竭力营造一个快乐的气氛出来。
王倩儿一边吃着饭一边偷眼看自己的爹爹,朝局之事,她并不陌生,但是做为女孩子,却是不可以随便说这些的。王安石似乎显得有点衰老,但不想让人担心他,依然强打着精神,装出一副笑脸来。桌上摆了七八个简单的菜,王夫人知道自己丈夫的习惯,把最好吃的菜摆在王安石面前。因为王安石吃菜从来没有什么挑剔,他只吃桌子上离自己最近的一碗菜。
为这个还有个笑话,有一次有人对王夫人说:“丞相很喜欢獐肉吗?”王夫人很奇怪的问道:“怎么可能?我都不知道。”那人说道:“因为我有一次看丞相吃饭,桌上别的菜他都没有动,只有獐肉被他吃光了。”王夫人笑道:“一定是饭桌上獐肉离相公最近,所以他就只吃这个了。”那个人便上了心,第二次,便故意把另一盘菜放到王安石面前,果然,王安石吃菜时就只吃那一盘菜。
王安石这个生活习惯,全家老小没有不知道的。因此家里吃饭的时候,往往把最好吃的菜摆在他面前,他也是牛嚼牡丹,浑然不知道分辨味道好坏。
王倩儿看到父亲又是只吃面前的一碗菜,显得心不在焉的样子,便一边撒娇一边给王安石碗里夹菜:“爹爹,尝尝这个……还有这个……”
王安石看着自己这个宝贝女儿,温言笑道:“好,好。”
王雱回到家里,进了饭厅,正好看到这一幕,便笑道:“还是妹子有办法。”又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...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rcww.com。读书族手机版:https://m.drcww.com